生物多樣性研究博物館
生物多樣性研究博物館

歷史沿革

         動物及植物標本館原先分別隸屬於動物所及植物所,植物研究所於1995年4月23日所務會議中正式通過設置「中央研究院植物研究所標本館」,並於本院84年第三次院務會議中經院方正式核准成立。動物標本館則是在1997年4月9日由院方正式核准設立。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於2004年正式成立後,動物所及植物所即分別將此二館典藏之所有標本、設備、空間及人員移交給多樣中心,並於2007年3月15日院務會議討論通過,合併改制為『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博物館』(Biodiversity Research Museum, Academia Sinica)。 
         兩館成立迄今雖僅有十多年的歷史,然其濫觴可追溯自1960年代。植物標本館由已故的莊燦煬教授創於1961年(時任植物所助理研究員),次年莊先生赴美深造,所有相關業務旋告停頓。1982年底,彭鏡毅博士恢復運作,並以HAST代號(Herbarium, Institute of Botany, Academia Sinica, Taipei)申請登錄於國際標本館索引(Index Herbariorum)。動物標本的收藏則開始1963年吳錫圭自夏威夷大學返國,從事本土性海洋無脊椎動物的研究,包括貝類、多毛類、甲殼類、棘皮動物等動物標本的收集,此前(1961年)有潘木良及丁蔚華收集本土昆蟲,1968年林飛棧開始收集果蠅標本,同年李信徹著手收集魚類標本,1970年代,邵廣昭、巫文隆、陳章波等分別負責收集魚類、貝類和棘皮動物類標本,1980年代周延鑫、李文蓉也著手收集昆蟲,劉小如開始收集鳥類標本,1987年鄭明修加入收集珊瑚類、多毛類、甲殼類、棘皮動物類和貝類,1990年代謝蕙蓮則專注於多毛類標本,2000年起馬堪津專注於濕地及水生昆蟲的收集,及2006年曹順成、李奇峰著手收集鞘翅目昆蟲。 
         植物標本館於1995至1999年由彭鏡毅兼任主任;1999年8月至2003年6月由趙淑妙兼任;2003年6月6日起再由彭鏡毅兼任。動物標本館1997年首任館主任為李信徹,依序為巫文隆、鄭明修、謝蕙蓮、馬堪津、邵廣昭、陳昭倫 、劉小如、曹順成。合併後現任首任館主任由彭鏡毅兼任,2015-8-1起由邵廣昭兼任館主任。2016年6月起館長由鍾國芳副研究員擔任。

典藏現況

         在植物方面,主要蒐藏台灣(含附屬島嶼)及東亞維管束植物。特殊的蒐藏有菊科、秋海棠科、鴨跖草科、珍珠菜屬(報春花科)、細辛屬(馬兜鈴科)、魔芋屬(天南星科)、茜草科、地錦屬(大戟科)及茶科。蕨類方面有王弼昭先生所採集的10,000多張標本。2003年私立高雄醫學大學贈送本館標本一批。其主要包含日據時代重要採集者島田彌市先生(Yaiti Simada)之標本;亦不乏前台大醫學院長、高醫創辦人杜聰明博士之標本。截至2007年4月為止,已鑑定且編號的蒐藏標本有115,000餘號。平均每年增加約5,000號的標本。本館與世界約30所學術機構交換複份標本,以換取東亞(特別是大陸及日本)植物為重點。目前交換對象除國內各大學及植物研究機構外,遍及亞洲各國、美國、英國及荷蘭之主要大學、植物標本館、博物館與植物園等。 
         在動物方面,包括魚類、兩棲爬蟲、鳥類、哺乳類、珊瑚、扁形動物、環節動物、軟體動物、昆蟲、甲殼類、棘皮動物等標本,分別典藏於昆蟲、無脊椎動物、魚類、鳥類/哺乳類/兩生爬蟲等標本室內。其中的魚類標本截至2007年4月已超過一萬四千七百多件,含本土魚類兩千餘種,是國內最完整的典藏單位,各類標本管理分別由相關學門研究人員兼任,並有三位約聘助理負責無脊椎動物、脊椎動物及電腦資訊之相關業務。本館典藏有不少的發表新種特別指定的模式標本,包括全模式標本(Holotypes),及副模式標本(Paratypes)。前者僅存於本館,後者則有部分典藏在國內外大學和博物館,例如台灣大學動物系、海洋生物博物館、德州大學、澳大利亞博物館、夏威夷Bishop博物館、洛杉磯博物館及美國國家博物館。除上述單位外,本館又與若干國外博物館,如捷克科學院動物所博物館進行學術交流活動。

數位典藏

         自1992年起,本館得到中央研究院植物研究所及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支持,由彭鏡毅博士研究室及標本館同仁執行「台灣植物資源調查及資料庫建立」計劃。目的是建立台灣植物普查資料,提昇本土植物種原保護,蒐集環境影響評估之資料,並建立資料庫於網際網路。自1995年起在中央研究院計算中心的協助下,本館研究蒐藏之成果已公佈於全球網際網路,為台灣第一個開放於網路上的資料庫(約有40,000多號標本)。彭鏡毅研究員於1996年編輯出版之「台灣維管束植物編碼索引」(農委會贊助)也置於該網站。 
         本館自2002年起即加入「國家型科技計畫」執行「數位典藏計畫」,將台灣各類動、植物之標本、文獻、生態影像等珍貴典藏品數位化,建置資料庫,並公開於網路上提供各界查詢利用。生物多樣性屬性之典藏品,在以人文屬性為主的「數位典藏計畫」中更顯珍貴且備受好評。標本館之典藏品,經由數位化作業,得以另一種形式保存,並經由網際網路之流通平台,提供學術研究、科普教育等全方位之利用,並經由全球網路呈現了台灣傲人的生物多樣性。 本館陸續架設包括台灣本土植物資料庫、發現台灣植物、植物大觀園、台灣魚類資料庫、台灣貝類資料庫、台灣生物多樣性資訊網等網站,提供國內外專家學者及一般民眾查詢服務,建網迄今每月超過二十萬人次使用。

成員
黃世彬
博士後研究學者
薛孟旻
研究助理
劉翠雅
研究助理
周雨嫻
研究助理
電話: +886-2-27899579、+886-2-27872223
Copyright ©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