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pular Science
Popular Science

免驚! 科學研究證實「祕雕魚」無關核汙染,過高的水溫才是原因

陳國勤,黃世彬

  俗稱的「祕雕魚」其實是民國82年在核二廠排水口處首度發現的花身鯻(花身雞魚) (學名Terapon jarbua) 及大鱗龜鮻(俗稱豆仔魚) (學名Planiliza macrolepis) 畸形魚。當時因為正要興建核四廠,所以社會上對於畸形魚的成因是否因輻射或其他因子所造成而充滿了疑慮與不安。因此行政院環保署乃組成專案小組進行調查,後來是被當初在中央研究院動物所任職的邵廣昭研究員透過一系列室內飼育及現場調查研究,證實純粹是由溫排水所造成。該研究顯示在37℃時,100%的花身鯻幼魚都會產生同樣的畸形。進入夏季時,當核二廠冷卻用水之出水口內的水溫超過37℃時,這兩種嗜暖水魚種的幼魚因持續停留在出水口水域而產生畸形,但是到10月背景水溫下降後,已畸形的魚就會逐漸恢復,迄今畸形魚在每年夏天仍會重覆出現。其原因乃是高水溫導致魚體內維生素C受到破壞,進而減少羥脯胺酸(hydroxyproline)的生成,導致魚的肌肉與骨骼之間的成長不協調。這時除非額外補充適量的維生素C,否則魚體最終會長成畸形。即使是核二廠出水口出現的畸形魚,其體內也沒有會危害人體的毒素或輻射汙染物,因此畸形魚目前尚不至於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這些研究清楚證實高水溫實為畸形魚的成因,這說明畸形魚事件是單純由核電廠溫排水所引發的,而與核汙染或輻射完全無關。有關研究台灣的研究同仁已發表於國際學術期刊(見下) 。最近有報導社會疑慮日本核廢水排放會否有祕雕魚出現,在此再一次釐清祕雕魚絕對和核輻射無關。

引伸研讀
Chien, L.-T., Hwang, D.-F., Jeng, S.-S. (19990. Effect of thermal stress on dietary requirement of Vitamin C in Thornfish Terapon Jarbua. Fisheries Science 65: 731-735.
Chang, C.-W., Wang, Y.-T., Tzeng, W.-N. (2010). Morphological study on vertebral deformity of the Thornfish Terapon jarbua in the thermal effluent outlet of a nuclear power plant in Taiwan. Fisheries Society of Taiwan 37: 1-11.

正常花身鯻(A)與花身鯻畸形魚(B)的外觀照片(上)與X光照片(下)(圖片來源:臺灣魚類資料庫)

Copyright ©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